2025年4月3日消息,食品添加剂新国标、食品标签新规及川菜立法等多项政策落地,我国食品行业进入规范化、透明化发展新阶段。食品添加剂管理趋严,新版标准禁用高风险添加剂、明确甜味剂混合使用总量限制,推动企业转向天然防腐技术、加速配方优化;标签新规禁止“零添加”等误导性宣传,要求标注保质日期及致敏物质,企业营销策略转向真实成分披露,数字标签试点提升信息可及性;川菜立法以“小切口”推动“大变革”,促川菜规模化、标准化、国际化发展。行业影响包括技术升级加速、市场集中度提升、消费信任增强,系列新规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,标志我国食品安全治理向“主动预防”转型,为消费者构建安心饮食环境
(2025年4月3日)近期,食品添加剂新国标、食品标签新规及川菜立法等多项政策接连落地,标志着我国食品行业进入规范化、透明化发展的新阶段。
食品添加剂管理趋严,倒逼工艺革新
新版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(GB 2760-2024)全面禁用脱氢乙酸钠、偶氮甲酰胺等高风险添加剂,并明确甜味剂混合使用的总量限制。新规推动企业转向天然防腐技术,加速配方优化。以面包、糕点行业为例,禁用脱氢乙酸钠后,部分企业已采用植物提取物替代化学防腐剂。
标签新规终结“零添加”乱象,强化信息透明
《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》(GB 7718-2025)明确禁止使用“零添加”“不添加”等误导性宣传,并要求标注具体保质日期及8类致敏物质。新规实施后,企业营销策略从“概念包装”转向真实成分披露,数字标签(二维码)试点推广进一步提升了信息可及性。
川菜立法促传统技艺标准化
《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》以 “小切口” 立法推动 “大变革”,通过法治化手段破解产业痛点。随着条例落地,川菜有望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同时,实现规模化、标准化、国际化的跨越式发展,进一步巩固其 “中国第一大菜系” 的地位。
行业影响:
技术升级加速:头部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幅超20%,天然成分替代方案成竞争焦点。
市场集中度提升: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面临更严格的合规压力,行业整合步伐加快。
消费信任增强:2025年一季度食品标签投诉量下降42%,国际过敏原标识规则助力出口贸易。
系列新规通过“硬约束”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,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从“被动监管”向“主动预防”转型,为消费者构建更安心的饮食环境。
